它很平凡,甚至可以說“素面朝天”:釉面裝飾以黑、黃、綠等為主,而未用紅彩。它是五百多年前景德鎮明代御窯廠的眾多皇家訂單之一,器成后卻無緣皇室御用,為避免流入民間,被打碎后就地掩埋。通體依稀可見的黏合痕跡,透露出其來自出土殘片拼接而成的多舛命運。
它也不平凡,在五百多年后出土于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作為世界上唯一的皇家瓷廠遺存,景德鎮御窯博物院就在此基礎上建立,迄今出土了數以噸計的御窯瓷片標本,可謂“御窯殿堂”,目前,景德鎮正以御窯廠遺址為核心全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而不同于許多其他官窯瓷,在昔日的皇宮故宮館藏約36萬件陶瓷類文物中,從未發現同款,是景德鎮獨一份的孤品。

6月10日,在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成立一周年成果發布會現場,一只伸頸昂首、尾巴上翹,張嘴好似“嘎嘎”鳴叫的鴨子成為聚光燈下的寵兒。這是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選定的“形象代言人”——鴨形香薰IP“碎碎鴨”在公眾面前的首次亮相,其原型即“明成化素三彩鴨形香薰”。一只“素面朝天”的鴨子何以贏得“御窯殿堂”的青睞?


把香薰制成鴨形,其實并非這一皇家訂單的首創。事實上,因“鴨”在古語發音中讀“甲”,有狀元及第與逢考必過之意,鴨形香薰在古時候極為流行。細心觀察,還會發現其設計巧思滿滿:鴨頸中空與口相通,腹部合縫處有6個巧妙的隱孔,空氣自隱孔進入鴨腹,當薰香點燃置于鴨腹內,便會從鴨嘴處“焚香四溢”。
這樣兼具功能性、既討口彩又有意趣的IP,為文物走入尋常百姓家、滿足公眾生活和審美需求搭建起一座文化的橋梁。參與“鴨形香薰IP與文創項目”的魯迅美院工藝美術學院院長林棟表示,希望讓博物館沉寂的文物卸去時間的塵埃,變得生動起來,擁有自己的表情包、文具、服飾等文創產品,融入當代生活走向大眾。
讓碎瓷片“活起來”激活了歷史文物資源的生命力,文創產品無疑是鮮活的注腳。不過,想要再現鴨形香薰古樸自然的意趣,其素三彩釉色配方依然是未解的謎題。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領導團隊將鴨形香薰納入古陶瓷基因庫,用技術手段檢測分析其胎釉等工藝,特別是素三彩各種低溫釉的彩料配方,爭取還原明成化年間這一絕妙工藝。


以全球首個古陶瓷基因庫為平臺,景德鎮正嘗試以2000萬古瓷片為研究對象,聽瓷語、解瓷意、說瓷事。通過現代數字信息技術,探尋景德鎮千年陶瓷工藝聞名天下之謎,破譯古代瓷業蘊藏的文明密碼,喚醒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古陶瓷文明記憶。設立一年來,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已收錄1372套、2412件標本的數十萬條數據?!昂A康乃榇善梢赃€原不同年代的原料配方和燒制工藝,也能形成對社會、歷史、文化場景的拼圖,對推動陶瓷數字藏品與文旅應用、講好新時代中國陶瓷故事等都有積極作用?!蔽虖┛≌f。

▲機器人柔性制樣系統
今日景德鎮,不再僅是傳統陶瓷的圣地,在時代滾滾浪潮下,現代技術的更新迭代,當代創意的不斷涌現,正為景德鎮陶瓷文化帶來新的“窯變”。在2022年景德鎮首屆數字陶瓷藏品全球創意大賽上,古老的瓷刻藝術牽手AI技術,畫出頗具科技感的瓷板畫;透過直播間,人們還能看到古窯口的“開窯”全過程……創意的背后是產業實體的堅強支撐和人文環境的有機塑造。2022年,景德鎮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產學研實體有6773家、規模以上企業119家、省級以上文化產業基地20家。景德鎮“三陶一區”文創空間孵化創業實體1200多家,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每到周末,一個個創意產業園里熱鬧非凡,“陶瓷市集”吸引著眾多“景漂”前來練攤,攤位上各類藝術瓷器、文創產品云集。散步間,還能見到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展覽、街頭演出、創意表演和陶藝茶會、音樂會等。傳統的陶瓷產業在創意的碰撞中,有了更多打開方式。這些由陶瓷文化衍生出的發展形態,正逐漸揭開一個萬千斑斕的現代陶瓷文化世界。

▲陶溪川文創街區
如今,景德鎮傳承千年的深厚底蘊正在演變為可看見、可觸摸、可體驗的陶瓷文化生態。緊緊抓住全國首個文化類國家級試驗區的歷史機遇,景德鎮這座仿佛空氣中都散發著瓷文化味道的城市,正通過內容IP的植入和空間場景的塑造,以更新鮮的現代表達講好新時代陶瓷故事,實現從“賣陶瓷”到“賣創意”“賣場景”的轉變,陶瓷文化業態持續豐富,產業鏈、消費鏈不斷延伸,接續傳承弘揚無與倫比的陶瓷文化,不斷推陳出新更具特色、更有活力的陶瓷文化闡釋,為千年窯火再添一把旺火。
來源: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朱嘉明